“风马牛”的由来和各种说法分析

字号+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2017-06-02 21:15 我要评论( )

“风马牛”出自《左传》倍公四年,全句是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”。作为成语,已经普遍使用,但要规定其义,却是人言人殊,莫衷一是。

一、诱逸说。这是最早的说法。东汉服虔的解释是,“化牡相诱谓之风”。杜预注《左传》采其说,自此以后,对“风”字多据此为释。

二、顺逆风说。作此主张的是宋人张世南。他说:“牛走顺风,马走逆风。故楚子曰: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”(《游宣纪闻》卷三)。

三、逃逸说。说者以《尚书·费誓》“马牛其风”句的郑注“马牛其有风佚”为解,以“风”为逃逸,因为和它相对的下一句是“臣妾道逃”。

四、放出说。主张这一说的是因为“风”常常被解为“放”,服虔就说:“风,放也。”侧风马牛”就是把牛马放出去。

周乾滞在《学术月刊》著文说,这些说法,解释了“风”,但未和“不相及”挂起钩来,这是不合于古人讲话之朴实明确的。“风”应是“讽”之假。古籍中多有这样的用法。《经籍纂话》卷六十“讽”下注:“通作风。”具体例子很多,且以《汉书》为例,朱骏声说:“讽”在汉书志传凡几十见,皆作“风”(《说文通训定声·临部》),说明这种用法决非个别的,而且到东汉还是这样,因而用之于《左传》就不奇怪了。

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
网络热词思密达也是一首歌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