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有功于人民的人名,做马路名称,在旧社会屡见不鲜,杭州最早出现的惠兴路,就是为了纪念满族的惠兴女士,她在清末风气未开之时,独创惠兴女校,首先提倡女子教育,这条惠兴路现已和跨解放路的青年路(因有青年会在该处得名)通称为青年路,和其交叉的教仁街现改为邮电路,这是因为杭州市的邮电局就设在这条路上。
继惠兴路而命名的,在杭州西湖附近一带,有性存路,原名法院路,是为了纪念杭州律师公会会长、司法界老前辈阮性存,于民国17年(公元1928年)命名的,现亦改为庆春路了,与它平行的平海路,一度改为英士街,原来杭州城习惯,从南到北,都用路名,从东到西,都用街名,这种规定亦有例外。如平海路本应称街,路中旧有横跨沈纱河的平海桥,桥上有一寨门,直通旗下营,所以第一次筑路时,即用平海路为名,改成英士街,是因路的西端是湖滨公园,公园中有蒋介石提议树立的陈英士铜像,故而这条路也一并改名。陈英士,名其美,吴兴人,系二陈(陈果夫、陈立夫)的伯叔。辛亥革命时,在上海担任首任沪军都督,与蒋介石同属帮会中人,蒋介石早年曾在其手下充任副官,后陈被袁世凯派人刺死,蒋介石得志之后,为报答知遇之恩,除为陈立铜像外,并令浙江为之设立英士大学,解放后,英士路又因杭州总工会迁至原浙江省教育会原址,故而曾改名工人路。沿西湖的南北大道,原叫南山路与北山路。后因张静江两次来杭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,当时有一省主席官邸。在葛岭山腰,市政府乃将北山路改名静江路。蒋介石还有一个朋友黄郭,一号膺白,在南山路建有华丽住宅,市政府又将南山路改名为膺白路。这些人与路现已都成陈迹。杭州原来最长的一条路,即是自南至北的中山路,此路南面从凤山门起,直到小北门,过去有数十个地名,现已统一称为中山南路、中山中路和中山北路,既作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功勋,又为革新地名取得方便,靠中山中路清河坊还有一条横路可通清波门,这条马路过去曾改名为竹斋路,用以纪念杭州商业领袖王竹斋先生,王氏一生在杭市总商会和市商会工作,从未当过一天官员,他于孙传芳进人杭州之时,得知他们要纵令士兵大索三日,就奋不顾身,为民请命,只身跑到笕桥,向先头部队宋梅村请命,痛陈浙江向系文物之邦,不能有此浩劫。宋梅村为他说服,进城时避免了抢劫之灾,从此他受人爱戴,他平生廉洁自持,又无子女,死后经人民团体共同提出,将他生前居住的十三湾巷附近的那条横路,改名为竹斋路,以资纪念。
过去亦还有以人名或和名人有关系的称谓作马路名的,如新市场有岳王路、孝女路、薪王路等等,是为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他女儿及韩世忠等而命名的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