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文公后来把烧剩的树干做了一双木屐穿。每逢想念到介之推对自己的帮助,就叹息着说:“悲乎足下!”其实“足下”的来历,和这个故事是没有关系的。历史上的介之推,据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所说,只是隐居而死,并没有火焚之类的传说。?焚的传说,战国时才有。至于伐木为屐的传说,则发生的时代更晚,要到汉代才有。而作为敬词的“足下”,则在先秦就已经很流行了,而且已有不少是下对上的敬词。如果是根据《琐语》《异苑》所说,则只能是上对下的称呼了。因此“足下”的原义,应根据汉人的《三辅黄图》和蔡邕的《独断》,解为不敢直指对方,所以才只称其足下的侍从,因卑以达尊,和“陛下”“阁下”之类的用法相象。裴骃《史记集解》和李善《文选注》对“足下”都采取这种解法,是正确的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