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思邈一心一意要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穷苦百姓服务,凡是没有钱看病的人,他不但不收诊金、药钱,还腾出房子给远道来的病人住。并亲自熬药给病人治病,就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。不论三更半夜,还是狂风暴雨,只要有人请他看病,他从不推辞,一定立刻赶去救治。
有一次,一个病人得了尿储留,撒不出尿来。他恳求着说:“救救我吧,孙医生,小肚子憋得受不了啦,尿脬都快憋破了。”
孙思邀想:“尿脬盛不了那么多尿,吃药怕来不及了。尿不出来,怕是管排尿的口子不灵了。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,尿或许会流出来。”孙思邈决定试试。可是尿道很细,哪儿去找这种又细又软的可以插进尿道的管子呢?正巧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,葱管尖尖的,又细又软,孙思巡决定用葱管来试试。于是,他找来一根觉着合适的葱管,在火上轻轻烧了烧,切去尖的一头,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,再用力一吹,不一会儿,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。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,病也就好了。孙思邀第一个发明导尿术。现在导尿虽然不用葱管,而用金欣导尿管或橡皮导尿管,但导尿的原理还是那样。
夜盲症这种眼病,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者,也是孙思邈先生。夜盲症也叫“鸡盲眼”、“雀盲眼”。这种病主要是人体内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,被山区老百姓当做爪种怪病。病人白天视力正常,到了晚上,光线不足,就象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了。孙思邈寻思:“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?”他断定这种病与饮食有关。于是到患夜育症的病人家里去调查研究。他发现穷苦的百姓们,终日吃不饱,更缺乏荤菜营养食品,患夜盲症的都是穷苦人家。“用什么东西来治疗这种病呢?”他想医书中说:“肝开窍于目。”肝与眼晴有密切关系。他又想:五台山区的飞禽和野羊、野猪很多。孙思邈有办法了。他叫一些群众和猎人,把捕获的动物肝脏送来,买下后又无偿的分送给患夜盲症的病人吃。他们吃了一段动物肝脏后。夜盲眼就慢慢地好转了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