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廷为了推行剃头政令,组织了专业剃发人员,发给剃头担子,到城乡各地为了剃发。弟螃头提子是用肩挑的担子,一头高,一头低。矮的一头是一个拒凳。凳子下面放抽屉,上再放洗脸盆。洗脸架上一竿高耸,雕饰成单斗桅杆状,上挂“留发者断头”的诏书,以示令出必行,抗剃者斩的威风。后来,剃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,诏书就不再悬挂,代之以挡刀布。这种专业剃头人员,清廷命名为“待诏”。“待诏”,本是古代的官职名称,明清时为从九品的小官。这里用此官衔称呼,是沿用汉代的出征将士胜利归来待诏于金马门,等候皇帝诏见,鼓励他们立功受奖。然而,待镇压在统治者的眼中,不过是镇压人民的工具,一旦政权得到巩固,待诏也就打入下九流,而是卑贱职业,清代的考试规定待诏是不能应试的,以法律手段杜绝理发业的仕途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