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四百年前,在今天的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一户姓孙的家里,降生了一个不寻常的孩子,他的名字叫孙思邈(他生于公元581年,卒于682年,享年102岁)。他自幼聪明过人,七岁开始读书,有“日诵千余言”,过目成诵的天才。因为自己有病,决心改学医道,二十岁时,不仅医道已成,还精通了老庄等百家之说。当时的统治者隋文帝,曾请他出任“国子博士”,这是一种主管教育行政及给王侯公卿的子弟教书的官职,他假托有病而谢绝。后来唐朝统治者唐太宗和唐高宗,都先后征用过他,也一概被他托病谢绝。因为他目睹广大黎民百姓贫病交加,感到非常痛心。决心不求名利,不做官,用毕生精力钻研医学,隐居埋名,做个民间医生,用医药去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