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引航灯塔由来和作用分析

字号+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2017-06-03 00:01 我要评论( )

据《新唐书,地理志》载,我国航海者曾在“提罗卢和国”(今伊朗境内)的海面上见“国人于海中立华表,夜则置炬其上,使舶人夜行不迷。”元代至大四年(公元1311年)市舶司根据常熟船民苏显的建议,首先在长江口西侧暗沙嘴处设置航标船,船上竖立“旗缨”。延佑元年(公元1314年),又根据船民袁源的建议,在江阴的夏港、需沟等9处约100余里浅滩、暗礁集中的水段设立标旗信号,并任命袁源为浅提领,管理信号。延佑四年(公元1317年),人们又在龙山庙前高筑土堆,四周用石块砌垒,每当春季海运开始,白天在土堆上高悬醒目布播,夜间点灯悬挂,指引航行。1413年,为了促进海土贸易,人们在今高桥镇附近筑起高达100米的塔型土堆,晚上在堆顶点火,为上海吴淞口进出的船舶导航。古代比较先进的引航灯塔是1779年民间在澎湖列岛中的渔翁岛所建的石塔航行信号,塔高9米,用一盏油灯作光源,用蚌壳作透气罩防风,光芒四射,在一海里以外即可看见。

网络热词别烫了健康语言
网络热词老湿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