碗耳糕实在是一个相当文艺的名字,碗耳糕又名“娃儿糕”,形状像一个小茶碗,因用“碗耳糖”制作,小孩特别爱食,故名。贵阳碗耳糕约出现在清代,兴盛于80年代,分享给大家这款贵州小吃推荐之碗耳糕的做法。

制作原料
大米1千克,红糖20克,白糖30克,食用碱5克。
贵州小吃推荐之碗耳糕的做法
1.选用优质大米淘洗干净后,浸泡4-6小时,换水磨成米浆。将少部分制成“熟芡”,其余的米浆滤干水后,用布口袋装起让其自然发酵 。
2.将部分米浆在净锅内加热成熟芡,离火倒入剩余米浆混和均匀,熟芡无结块时,慢慢发酵至表面起大泡后,根据醒发程度施碱中和,融化的白糖与一半熟芡掺入部分米浆,表面上撒少许果脯;融化的红糖与另一半熟芡和匀后掺入剩下的米浆中呈金黄色,然后两种米浆分别舀入专制的凹碗形模屉内,以大气蒸七、八分钟即熟。
贵州小吃推荐之碗耳糕的做法小贴士
1.加熟芡时,要搅和均匀至无结块,使成品弹性好,有绵韧劲,不腻口。
2.红白糖沙泥重,需经用清水溶解、过滤、去杂质处理,以免影响风味。
3.掌握好气温与发酵的关系,夏天发酵时间短,冬天可适当加温搅和。发酵结束后,施适量碱中和,除去发酵酸味,突出白糖的甜味和大米的清香味。
现在贵阳的碗耳糕,早已由人工磨浆改为电磨磨浆,进行大批量生产。除保持传统风味品种外,还有加白糖雪白的制品,也有改用高粱,制成紫红色的或用荞麦制成黑灰色的,风味各异,品种繁多。在贵阳市大小餐馆和食摊的早茶夜市,皆可见到到。